close

《過瘦也容易失智》胖易失智太瘦風險也高

早期研究發現,太胖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近期也發現,過瘦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較高。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維持正常體重、BMI值控制在18~24之間;。BMI的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三高、肥胖、頭部外傷、憂鬱、抽菸、過瘦等都是容易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失智症的方法,因此必須減少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降低疾病發生的機會。

近來最夯的世界盃足球賽,足球隊員需在場上奔馳,難免會因擦撞而造成頭部或身體外傷。若造成頭部外傷,老來罹患失智的風險也會較高。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中年時期能每周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生活方式使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體重過輕目前並非失智症主要風險因子,不過年長者因體重過輕求診,醫師會先找出背後原因如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攝取不足、電解質失衡、長時間沒有運動引起肌肉萎縮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引發失智症狀風險,找出原因才能針對生活型態做調整。

林冠宏醫師指出,失智症主要分為血管型失智症、神經性退化性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兩大類,如果大腦曾受過傷,也容易出現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與神經性退化性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有些危險因子重疊,像飲食不健康、血管硬化、抽菸、不運動、三高問題都會增加兩種失智症風險。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危險因子還包括個性較為孤僻、較少人際互動等。

 

林冠宏醫師提醒,想要減少失智症風險,就要盡量多動腦,多運動,盡量採用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強調不過度烹煮蔬菜、水果,除了番茄,吃沙拉時會淋點橄欖油,肉類以魚類為主,搭配一點堅果類食物。建議年長者也要好好控制三高,不要抽菸,避免腦部外傷,避免憂鬱情緒,平常可多參與社區活動、人際互動,和鄰居、家人多聊天,以維持大腦健康。

失智為疾病 非老年正常現象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從1993年至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這已顯示高齡化社會的發展已逐年上升,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智症也是現今重要的議題之一。

臺灣失智協會研究指出,101年失智總人口已達近16萬人,且預計民國120年將倍增到33萬人,隨著少子化的來臨,再過幾年恐帶來不少的衝擊。臺中市大肚區衛生所葉主任表示,目前每6.9個青壯年扶養1位老年,在50年後轉變成為每1.2個青壯人口扶養1位老年人口,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其實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並非由於年齡增長所帶來的連帶效應,但民眾常忽略就醫,讓年長者除了記憶力減退之外,包括語言能力、判斷力、注意力皆會造成影響,嚴重者可能導致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也提高照顧者的困難。

有鑑於失智症對於我國的衝擊,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特別規劃了『2014認識失智症巡迴講座』,希望能提升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講座對外開放,期待能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能及時提供長者更好的照顧,如發現家中長者有失智現象,請立即就醫做早一步的診察,配合院方提供協助才能讓長者活得更健康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