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1少3多 適時補充營養素
中華日報 – 2014年7月21日 下午10:54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 WHO) 2010年起提倡「生命的前一千天」的重要性,呼籲婦女們重視孕期和 2歲前兒童的基本營養需求,台灣母胎醫學會也提醒孕
婦若因外食或生活型態難達飲食均衡,可把握「一少三多」原則,適時補充富含 DHA、鈣、葉酸。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表示,孕婦營養過剩或不良,將造成寶寶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國際權威胎兒發展學術研究「都哈學說」組織,委託
劍橋大學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 JDOHaD中更已有上千篇研究證實,胚胎在發育過程中,若歷經子宮內營養不良不利因素,胎兒的代謝和器官會發生適應性
調節,造成結構永久性改變,進一步導致成年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
鄭博仁表示,孕期營養不足將對胎兒發展產生關鍵性影響,由懷孕前、中、後期各階段的重要營養素來看,若懷孕初期缺乏葉酸,將提高胎兒神經管缺
陷、表面畸形和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風險。
懷孕 4到 6個月若缺乏鈣攝取,寶寶出生後骨骼發育會不健全,懷孕最後兩個月的營養缺乏,將對胎兒腦部的發育影響極大。其中, DHA是神經形成
「髓鞘質」的關鍵脂質,有助於寶寶的腦細胞的完整性與視網膜發育。
鄭博仁提醒,孕婦應每天攝取深綠色蔬菜 3份、魚類 1份、奶類 2杯,強化胎兒神經管、腦部及骨骼發展。若因生活型態或外食習慣難達飲食均衡,建
議應適時補充富含 DHA、鈣、葉酸等關鍵營養素的孕期營養品。
鄭博仁也提醒,高熱量點心補充過多,熱量恐難控制,且內含營養價值不高。生活上應選擇低卡路里,但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做為點心,避免過甜、過油等
空熱量的攝取,以免孕婦體重過重,也恐埋下胎兒將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