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解大便非小事 暗藏健康黃金密碼

腹部莫名脹氣經就診未改善可別掉以輕心,61歲黃姓婦人就是出現這症狀後到豐原醫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了罹患初期大腸癌,發現的早而得以及時治療。

每天解大便,看似小事,卻潛藏著「黃金密碼」攸關著身體的健康事,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喜文主任呼籲定期檢查的重要性,肉眼看不到的潛血反應,透過檢驗則會立即現形,有賴於現今醫療的進步,得以發現潛藏的病症。黃姓婦人即是一例。

黃婦篤性佛教,認為這是業障,既然無法抗拒不如坦然接受並且面對它,醫院腸癌團隊於術前召開腫瘤深化整合會議,結合腸胃內科、直腸外科、放射科、腫瘤科、營養師、心理師、護理科個案管理師等,向黃婦及其家屬說明治療計畫及時程安排,在醫病溝通零距離下,手術後已完成所有化療階段,目前僅需每月定期追蹤回診即可。

大腸直腸外科陳喜文主任表示,目前微創手術的進步,病人的傷口小,住院天數也短,對病人來說都是利多,也會依據每位病人的病理期程,打造專屬的治療計畫,在醫療不斷進步下,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豐原醫院更組成「腸壽俱樂部~大腸直腸病友會」,透過活動病友可以相互扶持,分享感受與經驗,並提供情緒宣洩的管道,在治療過程中重拾信心,認真勇敢的對抗疾病,在疾病風暴後能達疾病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陳喜文醫師叮嚀,早期的大腸癌症狀與一般腸胃道不適很相似,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容易造成疏忽,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可進行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知悉自己的「黃金密碼」,此等福利一定要把握,預防勝於治療,若真的發現問題,才能儘早對症醫治。

養成3大習慣 遠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大腸直腸癌為目前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

大腸癌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罹患人數約1萬4千人左右,更有約5千人因此死亡,為此衛生局建議民眾養成3個習慣,預防大腸癌:

1.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2.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衛生局說明,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到74歲民眾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根據統計,0-1期的大腸癌經過治療,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提醒民眾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綽 的頭像
    小綽

    懶人的部落格

    小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