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邵逸夫預立遺囑 777億遺產0紛爭

記者溫智平/綜合報導

沒有接班人,也沒有爭產問題。邵逸夫7日以107歲高齡辭世,象徵叱吒半世紀的影視王國正式宣告平和走入歷史。

有別於一般的傳統富豪,灑脫的邵逸夫並不強求自己的企業一代傳一代,元配黃美珍的2子2女對娛樂產業沒有興趣,邵逸夫乾脆在1975年成立邵氏基金掌管相關事業,所以巨人倒下後繼無人。

邵逸夫 1997年已立遺囑

遺產愈多,紛爭愈多?香港富豪霍英東後代爭產撕破臉,台灣富豪王永慶子孫告上法院。邵逸夫有先見之明,他死後留下超過200億港幣〈約777億台幣〉的遺產,「未亡人」方逸華和元配黃美珍的子女無須明爭暗鬥,因為邵逸夫早在1997年就已預立遺囑,妥善分配,就像他拍電影一樣,「一切照劇本走」!

房產粗估超過百億港幣

據悉,邵逸夫的主要財產來自房地產而非電影,他從電影及股票市場賺來的錢大量拿來買地,隨著房地產升值,讓他躋身香港富豪之列。根據「富比世」2007年9月估計,邵逸夫傳媒王國當時總值35億美元(約273億港幣)。2011年邵逸夫將邵氏兄弟持有的26%TVB股權售予陳國強、王雪紅及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PEP)合組的財團,套現62億6千4百萬港幣,邵氏基金現仍持有百分之三點多的TVB股權。除此,邵氏在新加坡還擁有大量商場、辦公室及住宅,粗估市值超過100億港幣。

打造無線五虎 劉德華、苗喬偉盼邵逸夫「一路好走」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創辦人邵逸夫(六叔),驚傳在今(7)日清晨過世,享壽107歲。一手打造TVB「無線五虎將」的邵逸夫,包括湯鎮業與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並稱為80年代「無線五虎將」。其中劉德華得知邵逸夫過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表示「永遠懷念,一路好走。」

邵逸夫一手創立的電影和電視事業,不少藝人都在邵逸夫的旗下茁壯成長。邵逸夫縱橫影視圈50年,培育出不少當紅巨星。其中「無線五虎將」更是經典代表,除了劉德華悼念之外,苗喬偉得知邵逸夫過世,也在中午透過自己的微博發文悼念。

苗喬偉寫到「尊敬的邵爵士仙逰,一路好走」。另外港姐出身的女星鄺美雲,當年以《容易受傷的女人》、《唇印》等歌曲走紅港台,她在得知邵逸夫辭世的消息,也追悼表示「在港姐的年代有和六叔接觸過,雖然之後比較少,但有時會在公眾場合和方小華(方逸華)碰過面,一個大慈善家離世,當然可惜,希望方小姐節哀。」

巨星推手! 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逝世

香港無線新聞報導,今天清晨6點,香港的影視大亨邵逸夫,在家中過世,享壽107歲。邵逸夫生平,創辦了邵氏電影,開啟了華人電影的全新視野;他同時,也是香港無線電視TVB的創辦人,捧紅不少明星、也留下許多讓人永難忘懷的經典之作。

這段耳熟能詳的旋律是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留給華人世界永遠的記憶,邵逸夫1907年在上海出生,邵氏兄弟是影劇世家,1957年以後邵逸夫在香港打造東方好萊塢,黃梅調系列開啟了華人電影的全新視野,隨後的功夫片從大醉俠到張徹武打功夫系列,無不膾炙人口,但是就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刻,他更毅然開辦了香港無線電視,邵逸夫傳作者:「他這一項投資,顯示他有獨到和遠大的目光,他看了美國歐洲,他覺得香港以後是電視天下,不是電影的天下。」

1997年他獲得英國女王頒贈爵士頭銜,也成為第一位擁有這項殊榮的香港娛樂圈人士,他的感情生活也很精彩,邵逸夫出席公開場合身邊總少不了漂亮的女星,他一生只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還是他橫刀奪愛,搶走了朋友的未婚妻,第二任太太就是精明幹練的方逸華,但是兩人一直到1997年才正式結婚,在此之前他這位紅顏知己在事業上給他極大的幫助。邵逸夫晚年讓出了香港無線電視的股權,卻有意重振他的邵氏電影王國,不過邵氏電影還沒復出,邵逸夫就先走一步,留下的是他傳奇一生和讓人永難忘懷的經典之作。

香港東方好萊塢 邵氏王國奠基

(中央社台北7日電)邵逸夫主掌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當年拍攝許多票房紅片,也開啟新武俠世紀類型電影,並推動香港電影新浪潮發展等,使香港成了「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榮譽主席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去世,享壽107歲。不少大陸入口網站立即製作網頁專題,回顧邵逸夫對香港電影、電視的貢獻。

邵氏公司當年拍攝一系列高票房的片子,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與香港上映時造成轟動,捧紅了凌波和樂蒂。

在黃梅調電影票房創佳績後,邵氏電影也開創了新武俠世紀類型電影,接續捧紅了狄龍和姜大衛等武打明星。

當時邵氏公司的明星被形容為,「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的多」。

邵氏電影公司不僅捧紅許多明星,也培養大量電影人才,進而推動香港電影新浪潮發展,例如許鞍華的「傾城之戀」就是邵氏出品。

此外,邵氏公司還引進大量日本的電影工業與人才,為香港電影80年代步入黃金時期,打下良好基礎。

除引領風潮外,邵氏電影拍片量更是驚人,從1966年至1983年之間,每年年產量都超過30部,1974年甚至達到50部。

邵逸夫與他的邵氏王國,見證香港電影從50年代的起飛到80年代中期的逐漸繁華,之後則急流勇退,轉向香港電視界發展。但邵逸夫確實已在香港電影寫下歷史,為當年的「東方好萊塢」奠下良好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